要说国内供应链金融最火的产品,大概要数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了。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相比票据,主要的区别是系统的开放性和参与主体,其中系统的开放性是核心,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封闭的系统好处就是,只要这个东西开出去了,不管流转到哪里,必须要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营方,这时候运营方就可以自己决定资金方、费率了。这东西如果核心企业协同的好,业务很容易遇到天花板,因为这个业务量不可能超过整个集团的应付账款额度,而且集团也不可能让你做满,把集团所有的不刚性兑付的商业信用换成刚性兑付的金融信用,这样对集团的流动性压力很大的。

供应链票据并不是非银机构的菜,也不是“信单链”平台的转型方向。供应链票据本质还是票据,只不过是采取了批量开具和批量背书而已,以解决票据不能拆分背书的问题。供应链票据的诞生,其实是票交所受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的影响,想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也有很多人在思考供应链票据是否会取代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供应链票据能否取代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核心就是一个原因,监管。

在目前的中国,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很多,包括地方金融组织,包括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还有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包括物流公司)、银行、券商、信托、交易所等等吧,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其实还有就是成立供应链服务公司,通过供应链公司+保理公司+金融机构,依托集团产业背景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个模式,是对外开展业务,相比只盘活内部资源来说,协同难度小,也容易被内部其他兄弟单位看得起,要不总说你没有本事,就会吃家里的饭。现在国家及其他地方政府都是推行链长制,通过链主,来服务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这里的中小微不仅仅是其上下游的企业,还有市场上其他和自己同类同属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开放其供应链能力,让这些中小微企业也能够享受其链主的供应链优势,而且,链主企业也可能从经营产品的企业转为经营生态的企业。

通过供应链公司+保理公司+金融机构,能够深度参与、控制和管理供应链,抛弃过去只能为客户优化资金流的局限,可以全方位的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角度帮助客户优化成本、效率和质量,从一个巨婴真正成长为成年人,从单一的金融服务商转为供应链+金融的集成服务商,也许有一天会成长为产业的组织者,到那时候,相信,不仅仅对中小微企业、对集团、对供应链金融公司、对团队、甚至对国家,都是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