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金融某些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从而降低了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加快了金融风险积累。

一是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带动商业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我国金融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回报率普遍高于实体产业,从而吸引各类产业资本进入互联网金融、股市、债市等金融领域。部分实体企业不仅热衷于通过资本化方式直接融资,还通过各种名目的融资方式间接加杠杆,以致其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风险程度也在不断膨胀,一旦企业决策失误或者受到外部环境冲击,这些过度扩张企业的爆雷风险会从实体产业快速传导至金融领域,实体企业坍塌直接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二是违规金融资本的膨胀和野蛮生长,加快金融体系的内在风险隐患积累。一方面,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的垄断优势,违规从事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放大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非正规的甚至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活跃,民间借贷、影子银行等大行其道,通过名目繁多的投资产品和路径、高收益虚假承诺等方式,吸收大量社会资金投资非标产品和项目,缺乏有效的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资本的野蛮生长显著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内在风险。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部门在治理资本无序扩张方面的司法协作,强化金融监管与金融审判的衔接,推动形成完备高效的金融法治体系,促进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行业首要任务。 

       另外在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力度,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机制的同时,加强金融机构治理,优化融资产品体系,推动资本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