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央管理企业“降两金”需求背景

(一)国有企业负债约束政策简介

“两金”早已成为各大政府报告、企业文件中的热词。所谓“两金”,是指债权和存货类两项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存货等会计科目,其中应收账款和存货两个会计科目是最为重要的科目?!傲浇稹闭急雀叩贾缕笠底式鹬茏沽Υ?、运行质量和盈利能力降低,亟待通过“两金”压降来解决。除“两金”压降外,近年央企的杠杆率也成为国资委考核的重点。在两金压降的同时,应收账款可转化成货币资金,在获得新增融资的情况下并不增加企业杠杆率。

2015 年4 月20 日,国资委发〔2015〕40 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要严格控制、清理压缩“两金”占用规模,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效能。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推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 年年末比2017 年年末降低2 个百分点左右,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

在政策的推动下,央企积极开展“降两金、降杠杆”的行动。2018年,流动资产中两金类资产占比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两金”类资产增幅低于收入增幅3.4个百分点。

从上述政策的推出和执行情况来看,“降两金、降杠杆”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央企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向,这也为以融资租赁公司、银行为首的保理商操作保理、转租赁业务等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背景下,央企产生了较强的“出表”需求,也催生了各类以“出表”为目的的金融工具。

(二)“降两金”需求下产生的金融工具简介

因为各类企业的存货同质性小,且流动性相对应收账款较弱,因此,存货是金融工具较难解决的资产。与存货相比,央企更多地会运用金融工具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压降应收账款的主要工具包括保理融资、质押贷款、票据贴现和资产证券化。其中保理融资为本文主要介绍的“降两金”工具,此处简要介绍、对比其他的应收账款出表金融工具。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作为债务人向金融机构借用资金时将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的融资方式。借用资金数额一般可以达到抵押金额的六成以上,若未来应收账款出现无法收回的情况,金融机构有权向质押企业追索。该方式的实质是企业融资,一般难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出表,并未实现应收账款的真正转让。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央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仅被作为一种短期的融资工具,并不能优化央企的债务结构和杠杆率。

应收票据贴现,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款并贴现的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应收账款余额的方式。央企与下游企业开展业务的时候,与下游商定以银行承兑汇票或者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结算货款,央企拿到票据后去银行贴现,从而实现了压降应收账款的作用。在该方式下,下游企业通过把应付账款转化成承兑汇票,依旧保留了货款账期。央企收到的票据因有承兑承诺,大大降低了回款风险。同时,对于出票人或出票行资质良好的承兑汇票,央企很容易通过给其他供应商贴现或背书从而实现票据的流转。不过,应收票据贴现的缺点也相当明显。一方面,改变原有应收账款的模式就意味着与下游客户存在较高的谈判成本;另一方面,下游客户开具承兑汇票也会占用其银行授信,需提供保证金,支付开票成本。为使下游接受票据支付的方式,央企需要让渡一部分商品、服务销售的收益,来补贴下游客户。

另外一种较为新型的工具为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2014 年11 月,ABS 开启备案制时代。2017年12月,《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和《信息披露指南》发布,应收账款ABS成为企业融资和应收账款会计出表的一种强力工具。在满足控制测试、资产转移测试、过手测试、风险报酬转移测试的情况下,通过精细的产品结构设计,ABS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应收账款会计出表。尤其对于央企而言,因其资信情况优良,在减少差额支付及担保义务、次级出售、应收账款资产质量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从而提升了操作ABS出表业务的筹码。在降两金的同时,出表型ABS作为一种资产负债表“左侧融资工具”,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后,可用来置换银行借款和其他“双侧融资工具”,从而实现了降杠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