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在于: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我国供应链金融从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持的1.0时代过渡到以电子化技术为核心的2.0线上时代,进而过渡到以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此外,我国供应链金融也是对三大产业的产业链条进行重新的整合,整合后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以电子商务平台主导的“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及以产业主导“产业集团+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的模式,这突破了以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以外包商而非核心企业业务分部的形式出现,固然带来了效率和成本优势,但也导致融资节点相应增多,资金流在供应链内的运行复杂化。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系统财务管理方案,目的是简化供应链各个节点参差不齐的融资格局,避免出现意外的资金瓶颈。从银行一侧来看,供应链不仅是资金流、产品链、信息链,还是一条信用链条,只不过节点之间的信用水平差异较大,并且会相互影响。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并且融资能力也无可替代,然而纵览这一由核心企业驱动的业务链条,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未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外部输入资金集中在核心企业,不能对整个供应链形成最佳分配方案;其次过多资金沉淀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要改变这一现状,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供应链进行信用重估,将外部资金按需合理分配,对于维护供应链信用稳定效果更好。
在当前的形势下,金融科技赋能成为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供应链金融将更加强调平台化和生态化;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将成为主流;供应链金融将向垂直化和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金融科技,会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对于平台化和生态化的趋势,中国供应链金融未来要做成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大平台,由平台模式搭建成一个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不再是单向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总结趋势来看,各参与主体通过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化物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为大型实体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