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最根本的风控手段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  所以,供应链金融最根本的风险控制手段就是对链条基本面的判断,或者说对产品竞争力的判断。没有终端产品的持续盈利能力,整个链条就会失去造血功能。而金融与产业是零和游戏,如果整个链条创造的利润不足以支撑利息,最终就是一个崩盘的结局。

    首要的风控手段是找到真正的核心企业,一个链条上真正具有核心企业身份的企业不会多,如果你的产品在销售端没有一定的竞争力,说自己是核心企业有点勉为其难。很多人将核心企业的概念和规模企业的概念混淆了,认为规模大就是核心,我并不这样认为。前面说过了,只有在链条上掌握品牌及核心技术才具备当核心企业的资格,而掌握品牌及核心技术的直接体现就是产品竞争力,规模大并不是考核维度之一。而如果只是因为国内大部分产品处于买方市场,而使规模企业在采购时体现出的强势地位就认为他是核心企业,会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境。只有你找到真正的核心企业,发现它的需求,服务好它,才有将它的信用转移到链条其他环节的底气。  

    最终的风控手段都落在操作环节  在判断链条基本面不出问题的大前提下,才会有后续的具体风控手段,即如何防控链条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及操作风险等。谈到链条各个环节,我觉得供应链金融就是围绕着从交易到结算的各个环节,通过盘活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上的沉淀信用来进行融资的一个活动,所以掌握这三个关键词:交易、结算、融资,便掌握了供应链金融的精髓,任何供应链金融活动都是这三个关键词之间排列组合的结果。  而既然是盘活沉淀信用,无非是几种方式:1)转移核心企业的信用;2)借用货物的信用;3)通过高频交易数据创设信用,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涉及大量的法律安排及人工操作,尤其是保理业务,典型的以大量操作来实现信用从核心企业向上下游的转移,从而建立防火墙。虽然现在的互联网提高了操作效率,但并不能保证操作质量。模式设定后,正确的做一次很容易,千遍万遍不走样才是见功力的地方,而细节中藏着魔鬼,也是我们最容易掉以轻心的。  

    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也要注意信用评级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的逐步积累。当今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是数量化、模型化,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新的信贷业务,风险评估模型更是不可或缺,而构建完善模型的基础就是具有代表性数据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