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一些机构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站台,存在过度宣传、承诺高额回报、误导性宣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ぞ址⒉?/span>2021年第二期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做到“三看一防止”,切实防范金融陷阱。

一、认清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

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专业性强,代言人自身如果没有辨别代言产品资质、不了解产品风险,可能产生宣传误导风险。目前,明星为各类互联网平台或金融产品代言种类繁多,常见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为P2P平台代言。近年已有明星代言的平台爆雷,导致参与者资金受损。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资的产品。如“中晋系”集资诈骗案已导致万余名投资者遭受资金损失。三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代言。网络平台操作更便捷,但也容易存在风险提示、投保告知不充分等问题,消费者切忌因明星代言而忽略风险告知事项。四是为金融产品、平台站台。如“泛亚有色”曾邀请某学者出席活动,利用名人光环对公众造成消费误导。五是为银行保险机构某类产品或整体品牌代言。如明星担任银行信用卡推广大使或宣传大使。

此外,部分粉丝无底线追星,为明星集资打榜等不理智追星行为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一些集资乱象?;褂械睦妹诵в扔盏脊认押统跋?,有可能引发过度负债、暴力催收等问题。

二、“三看一防止”避开金融陷阱

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可盲信明星代言,应理性对待“明星代言”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三看一防止”。

一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消费者应选择有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梢缘锹冀鹑诩喙懿棵磐?、行业协会网站查询机构有关信息,或者向当地金融监管单位核实机构资质。

二看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要了解产品类型、条款、风险等级、告知警示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不宜一味追求赚“快钱”,更要摒弃一夜暴富观念。

三看收益是否合理。投资理财风险和收益并存,消费者面对营销宣传时,要重点关注是否如实地披露了风险和收益,以防被误导或欺诈。对承诺高于平均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要小心谨慎,不要轻信高回报无风险等虚假宣传。

四要防止过度借贷。理性看待借贷消费、理财投资等广告宣传,保持理性金融观念,不盲目跟风消费、借贷和投资。青少年尤其要对粉丝应援、借贷追星、集资追星等行为保持理智,谨防陷入非法集资等金融陷阱。

三、代言人和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应依法合规履行责任

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应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本机构及合作方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做出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明星等公众人物代言,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不得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证明。接受代言前,应当查验所代言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所代言产品和服务是否内容真实、符合监管要求。

 

 

 

 

 

 

 

 

 

 

万亿到期债务怎么破?房企发债规模4年最低,现金流管理遭考验

文章来源:凤凰网https://finance.ifeng.com/c/85ixlArszp1

房企借新还旧能力持续减弱,在房企比较依赖的海外融资方面,Wind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内房企业大幅缩减至226.12亿美元,为2018年以来最低,净融资额也自2018年以来首次转负,为-160.82亿美元。在境内市场,1季度房企债券市场的净融资额为-524.25亿元,已经连续3个季度为负。

市场人士分析,在行业周期下行和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之下,地产公司现金流管理能力遭受极大考验,行业偿债风险整体增加,中小企业和部分高负债企业或将被迫离场。

“部分房企偿付债券基本上都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发债规模的持续降低势必会影响到其借新还旧的能力,这也更加考验房企的主业现金回款情况以及多渠道的融资能力。”中证鹏元房地产评级部董事总经理林心平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房企发债规模持续走低

房地产公司在债券市场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1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3040亿元,同比下降23%,为2018年以来首季度的最低发行规模。

分市场来看,一季度境内债券规模占比64%,较2020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2021年开年以来,境内货币政策稳定中性,资金面平稳,境内债市发行规模占比近5年内首次反超境外发行规模,并有进一步扩大占比趋势。境外债方面,一季度受到通胀预期影响,美元债剧烈波动,致境外发债规模大幅下降,预期二季度境外债仍呈不确定预期。

相较于去年疫情背景之下的货币环境宽松,在融资管控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房企融资难度加大。

林心平表示,一方面,在“三道红线”的监管新规下,房企的确有主动降负债的需求;另一方面,前期爆发的信用风险事件对房企发债也有较大的冲击,以上因素都导致了地产发债规模下行。而今年一季度,境外发债1月表现不错,2月份起受到通胀预期、美元债利率上行等因素的影响,发债规模大幅下滑。

“总体来看,2018年是房企债券融资的峰值,近年来在房企融资持续收紧的背景下,行业发债规模下行是符合预期的。”林心平表示。

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为敩也表示,在2020年整体市场流动性较好的背景下,房地产销售整体并没有大幅增长,意味着在强监管之下,房地产行业走势已经与宏观相脱节。

“房地产行业目前处于主动收缩的状态,会大幅缩减资本开支,主动负债需求也会快速下降?!毖钗獢约钦弑硎尽?/span>

偿债压力持续增加

发债规模收缩的另一面,是房地产企业的净融资额持续为负,借新还旧的压力持续增加。

Wind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内房企业大幅缩减至226.12亿美元,为2018年以来最低,净融资额也自2018年以来首次转负,为-160.82亿美元。

在境内市场,近3个季度的房企境内债券-171.61亿元和-700.6亿元和-524.25亿元。

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对于房企而言是债券到期的高峰年,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的到期债务规模预计将达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根据3-5年的发债周期,未来3-5年债务违约风波难免继续发酵。

“自2020年下半年起,房企没有通过境内发行债券实现新增融资,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偿还到期的债券。大部分房企偿付债券基本上都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发债规模的持续降低势必会影响到其借新还旧的能力,这也更加考验房企的主业现金回款情况以及多渠道的融资能力?!绷中钠剿怠?/span>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持续加快现金回笼,以应对持续增加的融资压力。

保利地产在近日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就表示,报告期内,行业融资监管趋严,房企资金面承压,公司不断强化现金管理能力,抢抓现金回笼,提升销售质量。2020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回笼4706亿元,回笼率为93.6%。报告期内新增直接债务融资83.1亿元,平均成本3.60%,以低成本储备长期发展资金。

“今年房地产行业偿债压力非常大?!毖钗獢约钦弑硎荆?016年和2017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轮以高周转推动的快速发展,累积了大量的代偿债务,推高了整个行业的偿债压力。

杨为敩表示,“2020年我们测算,平均每家房地产企业的偿债缺口达到50亿元,今年会增长50%到103亿元。从过去5年来看,偿债缺口规模一直以50%的速度增长,这是非常非??斓摹!?/span>

杨为敩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公司发债规模下降,必然会增长房地产行业的偿债风险,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这一风险可能都处于高位。

负债水平易增难降

在持续的监管压力和偿债压力束缚下,不少房地产企业也在主动谋求降低杠杆水平。比较显著的现象就是房企2020年财报披露情况中,多数房企实现降档,绿档房企数量增多。

但是整体来看,房地产企业降低负债水平的难度仍然很高。

林心平认为,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看,一方面房企过去形成了通过高杠杆谋求扩张的路径依赖,策略本身难以急转弯。

同时,地产销售的韧性带来了行业库存低位,在需求端基本面无忧的情况下,房企存在一定拿地补库的刚性需求。

从具体指标看,房企通过加快资金回笼、调整债务结构、规模及增权益的方式能较快改善现金短期债务比及净负债率,而扣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改善难度较大,对房企的运营能力和产品管控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一定时间调整。具体到房企个体来看,不同房企的资源禀赋、经营策略和融资节奏不同,在降杠杆的难度上也有差异。

“房地产降低负债难度主要在于推动负债水平软着陆,现在房地产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必然需要更多时间消化负债?!毖钗獢硎荆フ芷诶ぶ?,如果融资环境恶化,会明显增加行业的风险。

不过杨为敩坦言,虽然短期风险有所增加,但是主动降低负债水平对地产行业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地产行业当前处于下行周期,如果持续高负债,将很快变成一个超级产能过剩的行业,行业长期风险必然较高,如果当下主动降低负债,会降低行业的长期风险?!毖钗獢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