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4日,“2020国际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大会”在深圳召开,百余位行业知名专家发表重要观点,为加强理论、思想、经验交流,促进全球范围内保理与供应链金融领域交流合作,推动行业资源整合对接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国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主任、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发言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韩家平: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刚才听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演讲,有几句话印象比较深刻,其中讲到了商业保理春天的故事。我想今年在深圳讲这个话可能比较合适,以前还真没有这么想过,因为自2012年试点以来,商业保理在深圳确实发生了一个春天的故事。
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这个新发展格局下,商业保理有什么样的趋势或机遇呢?我们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说只有国内循环,是国际国内双循环。另外,国内的大循环也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每个省、每个市搞自己的小循环。另外,特别将来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身上,要以创新为核心。
机遇来自于挑战,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主要的挑战在哪里呢?就我的观察,我觉得现在双循环尤其是国内大循环主要的痛点在我们要素市场的流通还不够畅通,我们现在是商品服务市场的流通,包括物流这几年的进步还是非常大的(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是我们的要素市场,比如说土地、资本、人力、技术、数据,这些要素的流通现在有的是无法流通,有的流通成本过高、效率过低的问题。这里面跟我们商业保理最有关的是资本的流动,即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现在大家可以看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不高的,最典型的表现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从资本角度看,我们有的企业,有的项目明显有效率,有潜力、有活力,但是得不到金融资源。但是有一些主体、项目明显效率低,回报不高但是仍然投入大量的金融资源,造成了金融资源逆向流动的问题。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我们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另外一端是大企业,包括政府平台的高负债、高杠杆,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非金融企业的负债2020年三季度末达到GDP的1.64倍,在全球主要国家里面是最高的,是最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来源。
商业保理属于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好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高效协同。很显然我们现在存在着三流不协同的问题,存在大量的企业应收账款拖欠,而且账期越来越长,这样在资金上无法跟物流和信息流协同,这些都是目前的痛点,也是供应链金融或者商业保理应该解决的。
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下,商业保理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叫四个新。
第一,法规新变化。这个法规新变化并不是新格局之后发生的,这两年商业保理行业一直在推动,最大的变化是《民法典》把保理合同作为新的典型合同列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典为行业发展扫除了三大障碍:一是未来应收可做保理;二是应收账款的禁止转让约定不得对抗保理人;三是从权利转移不因未登记受影响。控制了三大风险:虚构应收账款风险、基础交易变更风险、双重融资风险。以上规定对于拓展保理业务发展空间、防范行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民法典》之后相关的司法解释现在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会陆续出台。所以对于保理行业来讲,制度环境会迎来实际性的改善,同时严监管、防风险这个趋势也会持续,商业保理的牌照价值会凸显。
这里我还想提一下值得关注的政策动向、导向。一个是今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所以在资金投放方面包括货币供给方面有很多创新。其实我们保理行业创新的应收账款多级流转模式,现在已经被央行吸收,推出了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这是对创新的认可。我们205号文出台以后各地在清理,很多产业背景的公司去年呼吁说能不能把定量指标下降或者取消,我的理解应该不会取消这样的指标,因为这种监管指标只会越来越严。总的方向防止产业的脱实向虚,限制金融的关联交易,实行穿透式监管这些都是大趋势。另外近期央行等八部门发布的供应链金融的文件再次强调,鼓励核心企业通过平台确权,但是强调不得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账款,利用关联机构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赚取利息。所以这实际上给我们厂商系的或者产业类的保理公司做了一个鞭策,所以我们将来厂商系的保理公司在获取股东的支持方面,比如授信或者融资这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
第二,市场新需求。我们市场的需求还是在持续上升的,这一点是没有变化。今年1-9月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目前为止还是负增长的,但是应收账款却达到了1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6天,同比增加了7.1天。因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也包括我们的上市公司、大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回收及融资方面的需求都是很大的。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跟保理的结合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发展机遇。将来更大的机会将出现在产业互联网里面,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另外国际保理的市场仍然是一片蓝?;姑挥锌?,因为我们目前做国际保理还存在政策障碍。现在市场对保理的接受程度怎么样?据科法斯针对1500家东南沿海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调查,2019年大约有17%的企业使用了信用保险,有8%的企业使用了保理,较2018年有明显上升。一方面说明保理的市场接受程度在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保理的市场空间巨大,尚待挖掘。
当然,在看到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也要看到跟我们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在创新发展,也在跟数字化结合,比如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的出现,加上今年以来社会整体的融资环境都在改善,融资成本在降低,对商业保理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压和替代效应。
第三,发展新动能。我觉得目前最大的发展动能还是金融科技,或者说数字技术跟保理的结合,这一点就不展开了。
第四,风险新挑战。近年来,市场风险暴雷太多,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影响下,预计各种风险将持续加大,所以保理企业风控能力越来越重要。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商业保理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规范化、规?;?、数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关于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的趋势,引用一下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Peter秘书长文章里面的预测,他研究过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笕虮@硇幸档谋硐?,结果发现这两次大?;蟊@硪刀汲鱿至艘桓隹焖俚卦龀ぁ1热绲谝淮尉么笙籼鹾?,1935年到1948年期间,美国保理业出现了空前的增长。另外2008年金融?;院螅?009年保理业当年出现了一个轻微的下降。但是到2019,整个10年以后保理业出现了一倍多的增长。这两次大危机之后保理业都出现了比较高的增长是偶然吗?我们当然想了解背后的原因。第一,保理业被认为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工具。第二,保理业是跟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这样一个融资产品,同时它具有逆周期特点,风险相对较低。这几个特点结合起来成就了在经济恢复周期时间,在传统的信贷相对收缩的时候,保理业反而是逆势增长,所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Peter秘书长预测,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保理业到2030年会相对2020年增长一倍。
那么商业保理会怎么样?我们认为2025年,到我们的十四五末的时候,商业保理应该会相对于今年的数据会有一倍的增长,会达到3万亿人民币的量。
最后提几条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立法和监管,坚持包容审慎、均衡有效。二是调整财政、税收和外汇政策,优化商业保理营商环境。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行保理合作,扩大ABS发行。四是加快征信系统对接、开放公共信息,建立信用约束机制。五是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双保理、再保理、联合保理合作。
希望监管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立法和监管的同时,对商业保理行业施行一种包容审慎、均衡有效地监管。所谓包容审慎、均衡有效就是说既要防范风险,也要促进它的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疫情后迫切需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商业保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给商业保理行业机会,就等于给中小企业机会,就等于给实体经济机会。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